柏林的老顾客(微微H)
作品:《情迷1942(二战德国)》 接下来的叁天,两个人都从未走出过大宅大门,除了佣人在场打扫和送饭的时间,克莱恩基本都黏在俞琬身上。
这个男人可以随时随地朝她发情,他抱着她在一楼的私人图书馆做,在二楼她的卧室做,在书房做,在画室做,在阁楼做,在地板上做…
他精力旺盛,似乎从来不知疲倦。
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他基本都在缠着她干那事,在他带来的强烈生理高潮中,浑浑噩噩和他一起迎来巅峰。
在这之前,她怎么没看出来这个臭男人会有那么浑的一面呢?女孩又羞又气地想。
有时候她累哭了,他便暂时停下律动,像安抚受惊的小猫似的把她抱到怀里蜷着,亲吻她泪痕,喂她喝水,但那处仍然硬挺着耀武扬威,宣告着存在感。
这样不分昼夜的淫乱日子终于在第四天克莱恩休假结束去军营报道才迎来了尾声。当然在这之后,他还保持着和她每天饭后,睡前及晨间出门前的“例行剧烈运动”。
无论如何,俞琬终于又有了一些个人时间,而她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打听巴黎那边有没有回音。
有句话叫,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从这来说,至少那份商业电报至今没引起盖世太保的公开调查。
但有时候,没有消息也是坏消息。
比如已经过去一周了,俞琬仍没收到裁缝的电话,这是否代表,那个丝绸商行本来是个空头地址已经失效呢?
抑或是最坏的情况,电报已经被盖世太保截获,连裁缝铺都遭到了控制?
有了这个最可怕的设想,女孩对去裁缝铺产生了某种“近乡情怯”的心理。生怕当自己到那里时,等在门外的是有着狗鼻子的君舍上校,还有他那些戴着“sd秘密警察”袖章的盖世太保。
她甚至能想象到推开裁缝铺门的瞬间,黑洞洞的枪口抵上自己太阳穴。
实际上,她的恐惧或许是多余的。
刺杀事件后,盖世太保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抓捕漏网的波兰抵抗份子那边,他们压根分不出心去分析一个专为显贵服务的裁缝铺向巴黎丝绸商行发出的电报。这和它平时向里昂和科莫发的进货电报一样,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往来。
而在女孩内心煎熬的时刻,千万公里之外的重庆,这个从华沙裁缝铺传来的订货电报,直接被呈交到了军统局最高负责人的手上。
位于巴黎唐人街的兆丰丝绸商行,的确是军统局在法国的“栖息地”。
它平时与其他亚洲商行无异,靠着和重庆的关系,外贸货物从国统区腹地由滇缅公路运往印度出海,再经埃及塞得港转送法国。
除了给巴黎高级时装和裁缝店供应中国丝绸,这家商行还和巴黎的奢侈酒店和高级餐厅做点茶叶生意,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给组织并不充裕的经费贡献点外快。
然而,这却是他们第一次收到来自华沙的订单,电报上提到是他们是“一位在柏林时的老顾客”介绍的,但问题是,他们可从未在柏林有过生意。
要么,这就是那边搞错了。可是,能搞错整个中国丝绸商行电信地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在整个巴黎它们是唯一一家。
那么这个错误,很可能是故意为之。
而“柏林的老顾客”这个字眼,又不得不让人再多斟酌两眼。自从去年柏林的重庆政府大使馆关闭,整个组织的情报人员也一度随之撤离或被驱逐出境。他们当时尚留在柏林的,除了一条几乎从不出现的暗线,就是那只处于静默状态的“飞鸟”。
如果的确是柏林的人有情况,那么很可能是那只身份还颇特殊的“飞鸟”。
在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在欧洲的人终于在中国留学生圈子打听到,那只“飞鸟”的确不见了,更准确地说,从去年冬天就已经不见了。之所以她的失踪没引起关注,是因为在战乱年代,动辄与国内断绝通信数月甚至数年的留学生数不胜数,没有人会因此生虑。
可如果“柏林老顾客”真是那只飞鸟的话,那么她消失数月之后,为何突然出现在华沙?
按目前情况来看,她应该安全,而在万不得已情况下才会被启用的“飞鸟”,是否也有什么万不得已要联系巴黎的理由呢?
一切,都必须通过当面见过对方,方可以确认。
“裁缝铺与飞鸟,关系未明,行文当慎。”在丝绸商行的地下电台室,温兆祥摘下耳机,将电文誊写在方格纸上,又划燃火柴,将它烧为灰烬。
也就在俞琬豁出去勇闯裁缝铺的当天,裁缝铺收到了巴黎那边发来的商业电报。
晚点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