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作品:《刺杀美强惨失败我死遁了

    “鹤承渊?”

    鹤承渊把桌子搬放在一边,又将板车上的东西一一搬了下来,沈知梨则负责摆放。

    “鹤承渊你白日……”

    摇曳烛光突然在脑海里冒出来,鹤承渊别过头去,“我什么都没看见……”

    沈知梨:“没看见……咳……好……”

    没看见……没看见……

    她走向另一边,才转过身,就听宋安远远喊他们,身后还跟了两个提菜小二。

    宋安提着食篮急匆匆跑过来,哀怨道:“师弟,你跑哪去啊,都说了一起吃饭,害我打包来,都要冷了。”

    他找了个位置屁股往上一坐,手指曲了两下,小二规矩把饭菜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在宋安指示下离开了。

    宋安拿出碗筷准备开吃。

    婆婆对来的几人倒是高兴,给他们盛了几碗绿豆汤。

    宋安瞥了眼寡淡的绿豆汤,又望了眼满桌美味的菜肴,登时放下筷子,端起绿豆汤仰头就喝了。

    “正好我渴了,再来两碗。”

    婆婆笑嘻嘻接过碗,一连给他盛了好几回。

    沈知梨坐在宋安旁边,手指扣桌道:“你给钱。”

    宋安惊讶道:“什么我给钱啊。”

    沈知梨一把揪住他的耳朵,把他脑袋从绿豆汤里扯起来,“嘿,你吃人家东西你不给钱!”

    “啊啊啊啊,松手松手!耳朵要掉了!”宋安捂着耳朵,“你不也没给!”

    沈知梨望向鹤承渊,又盯着自己眼前的绿豆汤……想喝,但她兜里的钱都被怪老头收走了。

    宋安翻个白眼,继续喝绿豆汤,还故意放大声音炫耀,边喝边掏出几文钱放在桌子上。

    沈知梨:“……”

    下一刻,鹤承渊丢出几颗碎银,端起绿豆汤默不作声的喝。

    沈知梨手指在碗边剐蹭,“我的……”

    鹤承渊:“一起给了。”

    说罢他还掏出个钱袋给她,上面的荼靡花用金丝细绣,十分精致,光这钱袋瞧着都价值不菲。

    他正要说还她在余江给他的钱,话到嘴边及时止住,想起如今他是个失去记忆的人,余江的事他不记得。

    于是便谎扯说:“多的。”

    沈知梨拇指轻抚鼓囊囊的金色荼靡花,心里不由欢喜,“谢谢。”

    宋安探过脑袋,“我说你跑哪去了,让你吃饭,你跑卿云铺买个女孩子家家的钱袋。”

    他塞口肉进嘴里,“给她就对了,你戴着娘们唧唧的,不合适。”

    鹤承渊:“……”

    沈知梨望着满桌子十来道菜,吐槽宋安,“你吃的完吗?”

    宋安两腮帮子塞得鼓涨,跟仓鼠似的,他含糊不清说:“你瞧不起谁呢。”

    一筷子戳进沈知梨刚盯上准备出手的鸡腿里,气得沈知梨两眼冒火。

    算了,菜他掏的钱。

    不行,忍不了。

    沈知梨取出几颗碎银给他。

    宋安:“做什么?”

    沈知梨扭头对婆婆道:“婆婆快来吃两口。”

    婆婆还想婉拒,但肚子确实饿得咕咕叫,沈知梨哄了两句,说一会儿晚了来人忙起来没时间吃饭,几句倒是哄到了婆婆心里,怕到时候真没力气倒地上,还要给人添麻烦。

    婆婆没用他们的碗筷,从板车里翻出自己破碎的碗,也不吃一口肉,哪怕沈知梨将肉摆在她面前了,她也还是固执的越过去夹绿叶菜。

    绿豆汤的钱婆婆没收,宋安观察街口里面破旧的景象,随后夹起一块肉放婆婆碗里,不经意地问道:“婆婆为何夜里摆摊。”

    “不摆不行……没钱难活啊……”

    “婆婆,这村子前些时候……发生了何事?”

    婆婆怔了一下,望着碗里的肉,心里明了对面的公子是来问事的,“一连三个村子都死了人……”

    她长长叹了口气,“死没死……也不一定,但他们都不见了。”

    婆婆用筷子把肉拨开,继续扒白米饭,嘀咕道:“死了,可尸体不见了。在那之前就有两个村子遭遇不测,村里人人自危,夜里把门窗关死……”

    宋安抬起眸来,“但那天婆婆不在村里。”

    他若无其事吃着饭菜,续上后头的事,“婆婆一人居住,夏卖绿豆汤,冬卖烤红薯,那夜人人不敢出门,唯有婆婆循规蹈矩在街口摆了个烤红薯摊。”

    “那几日死了些仙宗弟子,连繁街都早早闭了店,路上何来过客?”

    沈知梨筷子一顿,桌上气氛不对,她这是误打误撞找到了什么关键人物。

    宋安见婆婆不说话,继续说:“那夜等婆婆回村,发觉村子里静得出奇,从那之后,你再没看任何身影。”

    “村子出事之后,大师兄查过三个村子,当时没在村子里见到任何一个人。”

    这个婆婆……

    宋安缩起眼,淡定喝了口微甜的绿豆汤,“婆婆,那天你把烤红薯,卖给了什么人。”

    婆婆犹豫再三说道:“一个……身着红衣的姑娘。”

    “唯一的过客?”

    “是……”

    宋安筷子敲了下碗沿,清脆一响,“十多年前,陈常山出了一位状元,状元入京,陛下欢喜,命他留在宫中掌修国史,可惜他不知好歹拒了圣旨,固执要回陈常山做个小小不起眼的记事书卿官,不过掌个阅书院。陛下不悦,于是一道令把他丢到余江,去做人人避之不及的知县,瞧起来官大,实际危机重重,武将都控不住的地方,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顶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