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作品:《和反派的造反日常

    “陛下息怒。”丽妃将剥好的葡萄喂到他的嘴里,试图转移话题,“臣妾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果子,好生稀奇。”

    没曾想,这一举动让文景帝更是有些不满。

    他语气一冽,问道:“你是不是还惦记着他?”

    丽妃慌忙下跪,垂眸啜泣:“陛下冤枉,臣妾心中只有陛下一人,怎么会惦记他人?”

    文景帝见她伤心的模样不似作假,心又软了几分,连忙将人扶起,语气又变得柔和起来:“朕不是怪罪你。”

    他抚摸着丽妃白皙的脸蛋,又想起谢昭的所作所为,一时怒上心来。

    “来人——”

    马上有太监上前跪下。

    “拟旨,朕要收回平南王所有的权力。另,派人召沈凌云将军带兵南下,收复岭南!”

    “陛下......”丽妃柔柔地喊了一声。

    “嗯?”文景帝微眯眼眸,脸上带笑,眸子里却没有一丝温度:“爱妃还想说什么?”

    丽妃又捡了一颗葡萄喂进他的嘴里,摇摇头道:“没什么,只是想喊一喊陛下。”

    “那就好。”文景帝抓住她的手心,亲了一口。

    “爱妃放心,不管世道如何,朕总会护住你的。”

    广州府衙。

    陆令嘉再次收到了谢昭的来信,以及一船的兵器和火药。

    陆令嘉将将士们都召集在一起,神情十分严峻。

    在广州这一个月来的整治、管理,让她也俨然有了一丝上位者的气息。

    是以今日站在这上首,纵使是一位女子,却自带威严。

    她振臂高呼:“吾等大齐子民,生于斯,长于斯。世代耕耘,勤勉不息。然而朝廷昏聩,奸佞当道,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权贵以百姓哀嚎为笑谈,百姓血汗为取乐!”

    “吾等今日安康来之不易,愿与诸君携手,共赴国难,待山河重整,天下太平!”

    “也叫世人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她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将士们接连这些时日都呆在广州,眼见着广州城日渐兴茂,百姓生活富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心中自有微动。

    就连先前一直反对的许天,此刻也是双手握拳,神情几番变幻。

    见没人应答,她又道:“今日请诸君选择,是战还是退?”

    “若战,明日我们一同去交州,去益州,若是退,我也不强留,便由许将军带诸位回崖州。”

    许天一听,急了:“怎么能我带呢!我要去交州的!”

    这话一出口,他自己也傻了。

    怎么就突然想通了呢?去交州,帮陆姑娘夺权吗?

    陆令嘉唇角微微扬起,看向他的目光中多了一丝欣赏。

    许天被她盯地有些不好意思了,挠挠头,又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第一个应道:“我愿与姑娘共赴交州!”

    随后不知是谁,又高呼了一声:“我愿与主上,共赴交州。”

    主上。

    这个称呼,就是认可陆令嘉的意思。

    可人群中没有哗然,没有反对,却有一浪比一浪高的呼喊声一同响起:“我等愿与主上,共同进退!”

    陆令嘉笑了。

    真心实意地笑了。

    这一路她受过许多质疑,却也有了无数的拥戴。

    次日,陆令嘉率领一万将士赴交州。

    抵挡当日,未作修整,直接用火药炸开城门,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占据交州的首领尚正阳被震天的火药威力惊到,吓得从卧榻起来时腿都软了。

    尚正阳哆嗦着嘴唇问道:“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回...回大人的话,外面叛军打进来了!”

    “什么!”

    尚正阳重新跌回了卧榻。

    这一仗打得不费吹灰之力。交州两万士兵逃的逃,降的降,就连许天等人也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们竟能在无人死伤的情况下赢得胜仗。

    而沈煜,看到火药的威力后已然失神,喃喃自语:“原来子期说的是真的,可撼动山岳,崩裂巨石。”

    当真是一点也不夸张。

    陆令嘉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放心,知道你一直以来的心愿。等拿下益州,我们便去北疆,驱除鞑虏。”

    “好。”沈煜脸上终于展开了笑颜,“等拿下益州,我们一同去北疆。”

    陆令嘉攻下交州后,施以同样的怀柔计策。

    别的暂且不说,光是“摊丁入亩”一样,便受到众多百姓的支持。

    不少富豪乡绅试图反对,却都是无疾而终。

    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来换取大部分人的生活安定,没有百姓会傻到放着对自己利好的政策不要,而去为那些乡绅地主说话。

    她在交州才待了两天,改革却已进行地如火如荼。

    同样的政令已经在崖州、广州顺利实行,在交州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报纸的推行,则加快了这一项进程。

    不过三日,陆令嘉又收到了两封信。

    一封熟悉的花笺,不用看都知道是谁。

    谢昭有些幽怨,说她离去这么久,也不知道给他去封信。

    陆令嘉无奈,只好研磨,认真地回了一封信给他。

    她的字迹已然大有进步,又加上经常蹭这些大儒的课堂,文化水平直线上升。

    提笔落下最后几字:“吾安,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