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赶山记 第41节
作品:《四时赶山记》 蒸野菜定要配蒜蓉汁子蘸着吃,霍凌极爱这一口,另又炒了盘小葱鸡蛋,黄黄绿绿一盘子,看着就香。
吃饱一顿,下午两个人蹲在院子里种花。
霍凌从院子外捡回来一篓子石头,高低错落地在院子合适的位置上摆出小花坛。
忙碌半晌,暂且圈出两个花坛,一个靠近主屋窗下,一个在果树的树荫下。
前院的杏花已经开败了,枣树的小花仍在树上,不细看都看不见。
但单看花的数量,今年这棵枣树定也不少结果子。
围花坛的时候,霍凌仰头看了看果树的树干,同颜祺道:“不如就在这里给铁线莲搭个架子,摆上桌椅板凳,以后咱们一边赏花,一边吃饭。”
简单的木工活乡下汉子都会些,要是让霍凌自己做个小桌和板凳,他也能做出来,只是肯定不好看,不过自家用足够。
这点子东西,犯不着在山下找木匠买,到时还要费劲背上来。
越想越觉得可行,两人一拍即合,把红黄白绿各色的花栽进花坛后,又去寻木枝条搭花架子。
大个儿和黄芽儿跟着跑进跑出,好几次差点踩进花坛,都被霍凌和颜祺给赶走了。
最后插空种的是紫草花,紫草的根也是药材,做饭不小心烫到手,可以用捣烂的紫草根敷上。
把这东西种在家里还是挺方便的,哪日不小心伤了手,也不用出去到处找。
这便是院子大的好处了,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养牲口,不然后院圈出一块地,二三十只鸡都养得下。
依霍凌说的,要真想养,也不是不行,颜祺却不舍得。
要真是一只鸡从蛋孵出来,自小鸡仔养大,一朝被老鹰捉去吃了,他怕是要心疼死,故而还是作罢。
霍凌看他总惦记这事,晚上躺在床上,给他出个主意。
“山上没地方,就在山下养,家里院子也不小,咱们买些鸡雏让大嫂帮咱照看着,不让她白出力,收了蛋和她分一分,如此也算是吃上了咱们自己的鸡下的蛋。”
他们现在吃蛋不少,叶素萍养的鸡有限,分出来的多了,能卖的就少了,虽说蛋钱霍凌不是没给,可说实话,这么做两头都有些紧巴巴的。
山上除了野味本就没有肉吃,大多时候都是用鱼和蛋充个荤菜补补油水。
每次带了蛋上山,都要点着数目省着吃。
“这事多养几只鸡就能解决,咱们出钱,大嫂出力。”
好似确实是个两全的办法,颜祺沉吟片刻道:“那咱们下次去集上,买些鸡仔回来,多了大嫂也顾不上,我想着四五只就够。”
“都依你。”
霍凌帮小哥儿往上提了提被子,眼下的时节,夜里他最多盖个肚子,颜祺觉得冷,有时还裹得挺严实,为这个缘故,两人又分回了两条铺盖。
颜祺在被子里翻个身,见霍凌今晚没有再行事的意思,悄悄松口气。
霍凌隔着被子圈出小哥儿后背,亲了亲他的眉心孕痣。
夫郎香软,抱多久也不够。
至于旁的,最近着实有些无所节制,他心里有数,是该歇上一歇。
第38章 买母鸡
“我当多大的事, 你们只管把鸡买来,丢在后院养就是了,我也不要你们的蛋。”
霍凌和颜祺下山后, 很快与叶素萍商量, 请她帮养几只母鸡。
叶素萍听罢, 一口答应下来,“多了我不好说, 你们若只打算养个四五只,那无非是喂鸡的时候多撒一把鸡食而已,又受什么累。”
她不肯要二房分的蛋,可霍凌和颜祺都不想在这件事上糊里糊涂, 霍凌道:“大嫂,你若不要蛋, 我们便不养鸡了,你且答应了, 我们再去买。”
“一家人, 客气什么。”
叶素萍是大大咧咧的性子,不喜在这上面计较。
颜祺开口道:“越是一家人越该如此,大嫂, 你就应了吧,赶明儿我和霍凌去买了带回来,再上山时也没心事。”
小两口你一言我一语, 终究是把叶素萍的态度说得松动,闻说收五个蛋给她一个, 依旧不肯,最后说定每十个蛋里她取一个。
“再多说,我可就要反悔了。”
眼看霍凌还要张口, 叶素萍笑道:“只是不知你俩打算从什么养起,四五只的话,买蛋自家孵定是不划算,买小鸡崽子的话,再养个小半年才能下蛋,直接买长成的小母鸡是最好的,却贵些。”
集市上的母鸡不便宜,已经不下蛋,单宰了吃肉的老母鸡七八十文一只,领回家就能下蛋的小母鸡反而更贵,能卖到一百文。
毕竟带回家熟悉几日,一两天就能得一个蛋了,哪里是下蛋,分明下的是钱。
入夏后鸡下蛋下得多,放久了还容易坏,蛋的卖价已跌到两文,不过一只鸡下上两个月的蛋,买它的钱也就回本了。
本打算买鸡仔的两人闻言犹豫片刻,决定不差那几十文钱,还是直接买小母鸡。
当日下午,霍凌和霍峰两人去后院用木头做栅栏,圈出一块新地方来,在里面重新垒了个鸡窝。
新来的小母鸡要和原有的分开养,倒不是为了捡蛋方便,而是两堆凑在一起容易打架。
五只鸡,就按着一只一百文算,要花出五百文。
这趟他们下山带了两篓子野菜,多是猫爪菜、刺嫩芽和刺五加,还提了两捆山芹菜。
其它像是荠菜、婆婆丁之类,他们没再带了,野菜季到了末尾,能吃的嫩芽嫩叶越来越少,这些本就便宜的难挑拣不说,若是老的嫩的混在一起卖,价钱更是相当于白送。
而刺五加和刺嫩芽长得有点像,价钱略低上一截,不过比起刺嫩芽,乐意买刺五加回去吃的人更多,还是值得卖一卖。
一整个春夏,他们加在一起也卖了近二百斤的野菜,光刺嫩芽就卖得一两多银。
一次次卖着时不觉得多,回头一算方才知道在山里花的力气没有白费。
“咱们带一把散钱备用,买鸡的钱不用特地带了,来回怪沉的,今次捎过去的山货,怎么也能卖出五钱银,换几只小母鸡足够了。”
夜里盘腿在炕上点铜板,颜祺听到霍凌的话,依言数了十五个铜板出来,而后顿了顿,又多数了五个。
“这些够不够?”
霍凌扫一眼,颔首道:“够。”
于是颜祺捡起来,把铜板全数放进霍凌的红豆小荷包。
这是他们贴身用的钱,在集上做生意时还有拴在腰间的更大的钱袋。
每次卖回来的钱都是攒够五百文后,用麻绳串起来,从他嫁到霍家以来,经手过的钱串子已经有四大串了,也就是二两银子。
这才两个月左右的光景,可见霍凌说一年赚二三十两不在话下,并非虚言。
颜祺已觉得很多,霍凌尤觉得不够。
“当爹的不为自己,也总要给孩子盖屋攒地,若生了小子,没有这些个,哪有好人家的姑娘哥儿乐意嫁,若生的是小哥儿,更该有了,田地只管做了嫁妆去,看哪个婆家敢欺负霍家哥儿。”
有些事不想则以,一想就难免想远了。
霍凌把炕桌上的散钱往旁边一归拢,同颜祺贴近些道:“这还是单算一个孩子,咱们还说不准不止一个。你看英子虚岁有五了,哥嫂却也年轻着,多半还会再有的。”
颜祺摆弄着一枚铜钱,正反面来回翻,这话题让他有些忐忑,因他担心自己怀不上。
不过当下依旧接话道:“能生的话都想多生,孩子也有个兄弟姊妹作伴,将来在村里不容易被欺负,什么事都有帮着撑腰的。”
村户当中,一家一族人丁越旺根基越稳,为这个人人都要生孩子,更甚者都想生儿子。
想当初颜祺的娘生了颜祺一个小哥儿,再无所出,他爷奶面上不多显露,实则还是有些不快的。
现在可好,颜家这一支死的死散的散,按照他爷的说法,不也是绝后了。
现今他明白过来,只要人活着,不比什么都强。
历朝历代,千百年里,绝后的还少了么,日子照样过。
他问霍凌,霍家这一辈是不是总要有个小子,霍凌却不以为然。
“这又不是想有就有的,生什么就是什么,难不成姑娘哥儿还不是自家孩子了,英子就很好,大不了招赘进门,生的孩子照样姓霍,姑娘哥儿还能养在眼前一辈子不离家,我觉着也很好。”
汉子用手指轻刮了两下小哥儿的鼻尖,“别多想,咱们上头又没有长辈,村里别家的舌头再长,也伸不到咱们面前,就算是想要孩子,也是因着想要我与你的孩子罢了,关键不是孩子,而是咱们两个一处过日子。”
两人成亲后没怎么说过生孩子的事,今天算是说透了,尤其是霍凌的最后一句话,格外令颜祺安心。
他躺下后心里一时还静不下,有股子隐秘的欢喜。
为此没了睡意,躺在枕头上捏霍凌的手指,将两个人的手掌叠在一起比大小,低声说笑着白日里的趣事。
月挂中天,院里传来几声仿佛很遥远的犬吠,两人半搭着薄被,不知不觉间就阖眸睡着了。
——
“这几样野菜别处都不见卖的了,没成想你家还有,我多拣上二斤,给我妹子家也送去些。”
一妇人蹲在摊子前拾着猫爪菜,野菜被颜祺收拾得干净,老芽、坏叶都扯下来丢了,实在是没什么挑头,随便拿起一根都是好的。
妇人一边往篮子里放,一边可惜道:“怪我从前不往这边走,多是在前面看见摊子就买了,早知你家这般新鲜干净,价钱还公道,就该多走几步路。”
霍凌笑言,“我们常年在这处的,日后就知道了,过阵子野菜虽下了市,但别的也不缺,娘子有空便来瞧瞧,保准有好货,必不让你空手走的。”
“你们做生意的惯是能说会道的,要不是看你家菜实在是好,单靠听的,我也是不信的。”
妇人笑滋滋的,示意他俩称称重量。
颜祺把篮子挂上杆儿秤,这篮子是他们在家带来的,重量是有数的,两相一减就是菜重。
秤杆高高翘起,霍凌拨了拨秤砣,“共是四斤二两,给娘子按四斤算吧。”
猫爪菜和刺五加都卖一样的价钱,一斤十文,妇人点了四十文钱给颜祺,钱货两讫。
“半只母鸡钱有了。”
见颜祺把钱放进钱袋,霍凌笑道。
“母鸡是真贵,要是买鸡仔,一只不过十几文。”
但他也知道,能下蛋的母鸡之所以贵,是人家卖家养了半年之久的缘故,小鸡仔最是容易夭折,养大并不容易。
为了早点吃上自家鸡下的蛋,接下来每做成一笔生意,他和霍凌就算着到手的银钱能换几只鸡。
算着算着,过了两个多时辰,野菜售卖一空,独还剩些腰子草和两大块老牛肝,以及几节松明。
松明藏在松树枝干里,多是腐朽的倒木里才有,要把外面一层砍开取出。
这东西里吸满了松树油,闻着有一股很浓的松香,家里存了一些,夜里出门提灯的时候便不需点蜡烛,不过平日里也不舍得用,算起来这个卖钱更划算,灯油能用野麻籽榨,实惠多了。
在大集上,什么东西都有人卖,也有人买,像这松明平日也不见人问的,一摆出来倒也有识货的来询价,到要收摊时卖出两节去,老牛肝也有人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