鳏夫王爷的爆宠小秀才 第23节

作品:《鳏夫王爷的爆宠小秀才

    赵墩子笑着问:“上次的房顶修的还行吧,要是有问题大哥您说话,我在给您看看。”

    米掌柜夸道:“你的手艺自是没话说,今日是来镇上做活?”

    赵墩子笑道:

    “要是能天天有活就好了,今日我带弟弟妹妹们采买,想把骡车先寄放你这一会,不知方便不?”

    “这有什么不方便,我门口有的是地方。”

    “多谢米大哥,一会我们回来再买粮。”

    米掌柜道:“你们放心去逛,骡车放这没问题。”

    安顿好骡车,他们跟着赵墩子往南边的一条街口走去。

    还没走近就听见大大小小的吆喝声。

    土路两边都是担着自家蔬菜叫卖的村民。

    “小公子,看看咱们这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早上才摘的,新鲜的很,一文钱两把!”

    “小公子看看我家的山货吧,都是好山货!”

    “公子看看我这……”

    谢霜白边走边看,这里大部分是卖菜的,并没有卖早餐的,只有一家卖包子的。

    和他想的太不一样了。

    “赵哥,这边卖早饭的怎么这么少?”

    “嗐,家家户户都在家吃,谁出来买啊!”

    “你们平时早上吃什么?”

    赵墩子被问懵了,一脸不解:“不就是那些,糙面糊糊,蒸土豆,糙面饼子、馒头。”

    “外面卖的早饭呢?”

    赵墩子想了想,“好像只有包子、胡饼、面糊糊。”

    “豆浆、豆腐脑、油茶、油条,油饼,都没有?”

    “听着都是油做的,那得多贵,谁吃得起!”

    “豆腐脑也没?”

    “你说的这些都没听过。”

    谢霜白摸了摸下巴。

    “豆芽豆腐也没听过吧。”

    赵墩子点头,疑惑道:“豆子发芽了还能吃?豆子不就是煮着、要不就是炒着吃吗?反正都不好吃。”

    看来是了,大胤朝虽说主种黄豆,栗米,大米,小麦,但是大家很少吃黄豆。

    因为烹饪水平不行。

    所以但凡能有口饭,都很少吃黄豆。

    关键黄豆吃多了很不文雅,排气。

    看来这生意能做呀!

    “赵哥,黄豆和绿豆在村里买是不是不贵。”

    “黄豆村里多,卖不上价,你要买啊,我家还有不少,绿豆村里也有,没黄豆多,这两样我家都有,回去给你拉几袋子过去。”

    谢霜白想了想,买别人的不如买村里人的,还能让大家赚点钱,“行,你得收我钱,要不我不要。”

    赵墩子无奈摊手:“行行行,我收还不行。”

    他打算开一间卖各类咸菜、豆制品和豆芽的小店。

    他刚刚看了,整个街上没一家卖咸菜的,豆制品的更没有,这个成本低,豆芽、豆浆、豆腐、咸菜他们四人也能做。

    投钱少,回报快,家家都需要的。

    “墩子哥我想买多点盐,哪里能买?”

    “你要多少?”

    “先来半袋。”

    “你买这么多盐干啥?”

    “我打算卖咸菜。”

    “你卖咸菜!赵墩子一脸震惊,他怎么也想不到谢小秀才要去卖咸菜,明明做饭手艺那么好,开饭馆不行吗?

    “你是不是忘了朝廷限盐,每人每月只能领半斤,而且价格也高,一斤要49文呢!”

    谢霜白懵了,琢磨半天的生意,盐成问题了。

    是他疏忽了,这里不是现代,超市里有大把的盐又便宜又好,古代的盐因技术原因量小价贵。

    这么算来,做咸菜就不划算了。

    他恹恹道:“算了咸菜不做了。”

    “大丫你们有什么要买的吗?”

    谢秋实看着旁边新鲜的蔬菜:“我看蔬菜不错,咱家没多少菜了。”

    赵墩子一拍脑袋: “看我这脑子,光去你那吃了,以后我家菜园子你随便摘,还用买什么菜,有哥在还让你们买菜吃,丢我脸了。”

    谢霜白笑:“赵哥,还是要买点,你家的菜园子有些不一定有啊。”

    赵墩子一想也是,几人逛了一圈,买了满满一大筐新鲜蔬菜。

    谢霜白还包圆了几个老阿婆的山货摊子。

    赵墩子劝他,买多了放不住,谢霜白说,能吃完。

    他没说的是他有空间能保鲜。

    他前两天试着把活物和蔬菜放进去,发现菜是不会腐坏的,小虫子也能活。

    这样冬天囤菜就方便多了。

    买好菜几人又去了米家铺子。

    快走到米家铺子时,赵墩子和谢霜白小声说:“一会你要买什么粮和米掌柜说就行,他不会坑你的?”

    “好,赵哥介绍的人肯定靠谱。”

    米掌柜看他们这么快就回来了,“买完了?”

    赵墩子笑说: “对,来你这买些粮,这是我一位弟弟,以后他来买粮,米大哥多照顾照顾。”

    “好说,不知小友要买些什么粮?”

    “米掌柜幸会!我想买糙米50斤、精米50斤、白面50斤、荞麦面50斤、红豆5斤、小米10斤、糯米粉5斤、糯米5斤、麦仁5斤先这些吧,之后不够再来买。”

    米掌柜看他买的不少,且都是细粮,看着就不像是抠搜人,他拨着算盘珠,说:

    “小友是赵兄的弟弟,也是我的朋友,我直接给你最低价,白面17文、精米18文、糯米20文、糯米粉25文、这些原价减去2文,其他各自减去1文,粮食利润低,赵老弟都知道,就是挣个辛苦钱。”

    谢霜白知道古代粮食价格不会太过虚高,这已经是友情价了,也得让人掌柜吃饭不是。

    第24章 采买2

    他没犹豫: “行,麻烦米掌柜算算多少钱。”

    “一共2两985文。”

    谢霜白直接掏出3两递了过去。

    “15文不必找了,您看着帮我再加一斤什么粮食吧。”

    米掌柜也爽快:“我在给你加一斤白面,粮吃的好,下次再来!”

    粮食被粮铺伙计搬上车,告别米掌柜他们又去了油铺子。

    油铺里香油是最畅销的。

    但谢霜白不习惯用香油炒菜,买了一大坛子豆油,一小罐香油。

    花费一两五钱。

    油是真贵,怪不得不流行炒菜。

    赵墩子又带他们去了杂货铺。

    盐价确实不算便宜,一斤要49文。

    先买了两斤,盐是必需品,不买不行。

    花费98文。

    他又在店里买了十几个大小腌菜的坛子,和一些零食饴糖,花生大枣啥的花费500文。

    谢秋实看着如水一样出去的钱心里有些难受,但还是小声开口:“哥,咱们还要买些布。”

    天冷了,他们还没有厚衣服。

    几人又赶去了布庄。

    伙计百无聊赖的擦着货架,看来了客人赶忙去招呼。

    小伙计被谢霜白的样貌惊住了,看了半天才缓过神:

    “公子,看买些什么布?”

    “适合女孩子穿的布料有什么?”

    伙计看他们穿着一般,衣服还有补丁也没推荐贵的,“这些都是本店最好卖的布。”

    谢夏婵摸了摸说:

    “哥,我们不用买棉布,粗布就行,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