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作品:《在古代当替身女配

    他视线落到女子腰部,见到那只眼熟的香囊,心中升起的疑惑很快便如烟散了。

    这是赵婉仪绣出的香囊,技艺精湛,再高明的绣娘也难仿出她的灵慧。

    而她也不会轻易将这东西赠人。

    且他不记得今日贵妃腰间有戴什么东西。

    裴谨开始为她按压胸口,直至她咳出水来方停。

    但咳出水后,她又昏迷了过去。

    月鹭带着裴府的人与马车赶来,扑到自家姑娘身边,脸上布满了泪水,眼睛红的像兔子一样。

    “姑爷,奴婢已经将大夫带来了。”

    她和佩玖一看出事就分开了,她去请坐堂的大夫,佩玖则拿着令牌独自去附近的御医家中请御医。

    裴谨将人抱上马车,让大夫上马车诊脉。

    他回过头,御医与羽林军已经到了,将此处团团围住,贵妃上了更大的车架,暗卫陪在贵妃身边,紧盯御医的动作,贵妃的宫女这时哭的跟月鹭不相上下。

    百姓被赶来的侍卫疏散,后又交接到羽林军手中。

    而陛下,身上布满了血腥味,刺杀的人已经被他一个人杀绝了,到处都是断肢残腿,犹如一个残酷的血色修罗场。

    陛下缓缓朝贵妃的方向看去。

    裴谨扭过头,让人驾车回裴府。

    羽林军放行。

    因为陛下遇刺,城内一扫原本热闹的景象,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只余户外悬挂的灯笼将街路照的明亮。

    这是百姓自发而为,他们陛下虽然残暴,却不杀无辜的黎民百姓,今日不幸卷入刺杀的邻里,虽然受了惊吓,可却平平安安回来了。

    裴府的马车便是借着这一层便利回府。

    抵达裴府,裴谨抱起棉被包裹着的人便去了玉照院。

    这一晚上,玉照院灯火通明,裴谨也一直没走。

    他听着丫鬟来回争执姜汤喂不进去,说要去多煮几碗,多喂几次,便道:“在姜汤里加蜂蜜和红糖,压过姜的味道。”

    丫鬟听命,用了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姜汤终于喂了进去。

    因为落水受寒,大夫先开了一副驱寒的药,等明日来把脉,再开后续的药方。

    灌药又废了一番功夫。

    后半夜,丫鬟在为主子换衣擦身洗头,裴谨避了出来。

    另一边,乌时晏松手,刀砸在地上,他一无所觉朝车架方向走去,那里躺着方才被林七从水里抱出来昏迷不醒的阿妤。

    他没能保护好她,反而连累了她。

    乌时晏脑袋木木的,直至触及阿妤那个宫人恐惧的目光,他才低头,原来他满身都是血,有些地方还沾上了恶心的血块。

    他停下脚步,将外袍脱下,穿着勉强没那么多血迹的单衣去看戚妤。

    待登上车架,他看清楚后,原本伸出的手顿住:“这不是贵妃。”

    乌时晏毫无温度的眼眸看向羽林军首领。

    皎洁的月光洒下,照亮乌时晏脸上一道深刻的新伤,还流着血,他脸色苍白,眼珠乌黑,如索命的鬼魂一般。

    只是这鬼魂还分外高大,执掌着生杀予夺。

    羽林军首领并未跟着乌时晏打过仗,哪经历过这个场景,他此时已经吓傻了,胡乱应着:“……不是贵妃,不是贵妃。”

    可那不是贵妃还能是谁?

    他也不能去裴府抢了人家夫人带来给陛下说,这是贵妃。

    陛下对裴夫人的意思经过那次寿宴在京中大臣间已经不是秘密了,羽林军首领略有耳闻。

    此刻,陛下分明是……疯了。

    裴府,玉照院。

    戚妤醒来只觉得全身都不好,她头晕目眩,手上软绵绵没有力气。

    她身上穿着一件干爽的里衣,头发也被贴心的洗过擦干梳顺,散发出淡淡香气。

    但入目的被子、床幔、甚至身下躺着的床都是那样的陌生。

    戚妤扭头,往外看去,是陌生的屏风,桌椅,一旁的博古架放着各种瓷器,细口粗口,大的小的均有。

    外面的阳光很灿烂,直洒进屋内。

    屏风后面隐约站着两名丫鬟。

    窗外的鸟雀在叽叽喳喳,下人却无一人喧哗,保持着安静。

    戚妤没有发出动静,如果没记错的话,昨晚她落水后被救起,在岸上是一个像裴谨的人将她不甚喝进去的水给摁压出来了。

    那人浑身湿漉漉的,头上的发丝还在滴水,她醒后只觉得脸上落下了冰凉的水滴,便又体力不济昏过去。

    如今想来,救她的恐怕就是裴谨,但她在水中呛水时,看到的明明是林七。

    醒来没有见到熟悉的人,戚妤眉眼恹恹,拉开衣襟查看了一番。

    还好,她还是她,没有再意外穿越。

    戚妤昏昏沉沉竟又睡了过去。

    作者有话说:

    ----------------------

    第26章

    再次醒来时,一条冰凉的帕子盖在戚妤额头上,她的手被人从被子中拉出来,由一名老大夫把脉。

    老大夫道:“夫人落了水,寒气侵体,昨晚虽然灌了药,但没能防住,高热来势汹汹,夫人体质弱,更应细心调养。”

    “老夫先给夫人开药,连喝五日,暂且先将热症降下来。”

    裴谨的声音响起:“有劳了。”

    戚妤心中迷茫,她为什么会听到裴谨的声音?

    她轻轻眨眼,苏醒过来,下意识先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很烫。

    也许意识到自己生病了,戚妤开始感觉呼出的气息都是热的,意识不清,脑袋混沌,直至手指触及湿润的帕子,才清明了一些。

    这时,一道殷切的目光落到她脸上,戚妤抬眼,是面带憔悴,神情担忧的月鹭,见她醒来,眼中不由泛出泪花。

    月鹭激动道:“夫人醒了!”

    老大夫在收拾诊脉的工具,面容严肃,见病人醒来,提醒道:“药必须按时喝,一次都不能少,不然疗效会大大降低。”

    因为昨晚来过,他知道这位夫人对喝药的抗拒。

    月鹭将戚妤扶坐起来,掖好被子,握住戚妤的手,目光期许。

    身为丫鬟,她自然不能苛责主子,可是顺着姑娘的脾性,而罔顾身体也是万万不能的,想必老爷夫人知道也会劝姑娘爱惜身体,好好喝药。

    从前姑娘从未遭此大罪,平日喝药也不需要人劝,只会一口气喝完便让人将碗拿走。

    没想到昨晚意识不清醒,反而暴露了如此孩童的一面。

    戚妤僵硬地点了点头。

    她听出了老大夫的话是在点她。

    屋内的丫鬟们相视一笑,忧心忡忡的气氛松散下来。

    裴谨并未站的很近,而是伫立在床尾边,他与戚妤隔着一个月鹭。

    他看着女子茫然的眼底渐渐因周围的丫鬟牵起笑意,她手指曲起,对月鹭的热情感到些许不自在。

    亦带着谨慎的防备。

    裴谨有一瞬的怔忡。

    戚妤尽量让自己不受生病的影响,冷静思考。

    贴身侍奉赵婉仪的月鹭都将她认错了,那裴谨呢?

    不难猜出,她现在裴府,玉照院,赵婉仪信中提到的院落,窗外叽叽喳喳的是赵婉仪养的鸟雀,也许还有那只叫玉歌的鹦鹉。

    屋内的丫鬟中,除了月鹭,还有四个分别唤木莲、菡萏、瑶筝、玉琴的大丫鬟,她们穿着锦衣,戴着耳饰,金簪玉镯,长相各具特色,四人分管着玉照院上下事宜,月鹭级别稍高,大多数时候跟在赵婉仪身边。

    而玉照院的小丫鬟,则穿着稍浅的衣裳,一眼就能看出差别。

    她微微垂眸,老大夫在写药方,裴谨站在一侧,摸着手上的扳指,一下又一下,宛如敲击在她心上。

    月鹭面色欣喜,其余丫鬟也是笑的模样。

    她们在高兴她的苏醒。

    但是,太荒唐了。

    戚妤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件事好。

    裴谨将落水的她救起,把她误认成赵婉仪带回裴府,然而直至现在,无论是亲密的丈夫,还是贴身丫鬟都无一人发现她不是他们的夫人。

    更微妙的是,现在日头高悬,已是晌午,然而宫中却未传出任何消息。

    裴谨和月鹭会一无所觉,姑且认为是她昏睡到现在,醒来后又一句话也没说,这才没有起疑。

    但乌时晏绝不会认不出她们两人。

    那便只有一个可能,宫中想将错就错。

    戚妤感到有些棘手,若她和赵婉仪多相处些时间,她自然能对赵婉仪的习惯了如指掌。

    可现在就像硬安排前期的她去打老怪,经验只有浅浅一碗底,少的可怜,别说裴谨月鹭了,四个大丫鬟她都不一定能糊弄过去。

    本着多说多错,少说少错的原则,戚妤只露出淡淡微笑。

    赵婉仪能在信中对她提起这些丫鬟,想来对她们,赵婉仪是很包容宠溺的。

    当然,她这般表现还有一重因素,浑身的高热已经不能再支撑她多思多虑了。